纽约——一项新的研究强调了对患者血液样本的分子分析如何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的早期癌症。
在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上周二,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个体中确定了循环肿瘤DNA特征,用于区分被称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软组织肉瘤和被称为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良性前体疾病一种遗传性癌症易感性综合征,由影响NF1肿瘤抑制基因一个拷贝的失活突变引起。
"使用超低通全基因组测序结合无细胞DNA片段大小选择,我们能够敏感和特异性地将MPNST患者与那些含有良性前体病变的患者区分开来,这是我们所知的第一次概念证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活检无细胞DNA分析在遗传性癌症易感性综合征中区分恶性和恶性前病变华盛顿大学Siteman中心的癌症生物学研究员、ctDNA工作组负责人、高级共同通讯作者Aadel Chaudhuri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道。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小组成员评估了16名未受影响的志愿者和37名NF1患者的血浆样本中的细胞游离DNA (cfDNA),其中包括23名PN患者的样本和14名MPNST患者的46个样本。与在MPNST肿瘤中发现的特征相似,来自MPNST个体的cfDNA包含特征性的染色体增益和丢失。
基于cfDNA片段大小、拷贝数剖面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模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分类器,可以区分患有或不患有肿瘤的个体,同时在未治疗的个体中区分恶性和良性疾病,准确率为86(75%的敏感性和91%的特异性)。
“来自MPNST和PN患者的血浆cfDNA存在NF1拷贝数丢失,而在健康供体中没有发现,”作者报告说,“与PN相比,MPNST患者cfDNA也有明显更大的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在之前在MPNST组织中观察到的关键基因组位点(拷贝数改变)……这使MPNST与PN的敏感和特异性液体活检得以区分。”
研究小组报告说,在长期收集的样本中,基于cfdna的工具正确分类了89%的MPNST和PN病例,灵敏度为83%,特异性约为91%。此外,Chaudhuri注意到,当研究人员量化ctDNA序列时对于他们发现,该方法可能有助于跟踪治疗反应,并在治疗后的时间点检测与复发相关的微小残留疾病,在这些时间点MRD没有在放射成像中显示出来。
“在未来,”作者报告说,“我们的发现可以为改善癌症高危人群的早期检测和监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