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基因组网)- A研究今天出现在网上mBio这表明,2015年在韩国爆发的中东呼吸道冠状病毒(MERS-CoV)分离物中,许多都含有被怀疑导致这种呼吸道感染病毒毒性降低的突变。
韩国一组研究人员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评估了2015年5月至7月期间在韩国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13例MERS-CoV分离株。除一种外,所有已测序的分离株都含有点突变,这些点突变有望通过与CD26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来改变病毒与人类细胞结合并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
这项研究预计将对了解人类MERS-CoV感染、预测未来的传播模式以及提出合适的疫苗策略产生影响。
首尔国立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员、资深作者Nam-Hyuk Cho及其同事写道:“这些意外的发现表明,MERS-CoV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适应可能是由宿主免疫压力驱动的,如中和抗体,导致对宿主受体的亲和力降低,从而损害病毒的适应性和毒性,而不是对CD26有更好的亲和力的积极选择。”
研究小组指出,自2012年首次发现MERS-CoV以来,已有1500多例MERS-CoV感染病例被记录在案,到目前为止,这种病毒的死亡率约为35%。到目前为止,在中东和韩国发生的病例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医疗保健机构内的传播,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容易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在这项新研究中,Cho和同事试图确定这种突变是否发生在2015年韩国爆发的疫情中,该疫情感染了至少186人,造成38人死亡。
利用桑格测序技术,他们对在韩国忠南国立大学接受治疗的13名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MERS-CoV进行了测序,其中包括一名在中东旅行后与第一名感染者有过接触的患者,以及几名来自第二、第三或第四波感染浪潮的患者。
研究小组随后分析了新测序的MERS-CoV分离株,以及此前来自韩国的两个分离株,以及2015年9月底前通过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99个其他分离株序列。
在他们从韩国分离株中检测到的26个突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MERS-CoV病毒峰值(S)蛋白受体结合域的突变,这些突变是在第二波或随后的感染波分离株中引入的。
该团队的预测——得到其在人类胚胎肾细胞系上的初步实验的支持——表明,这种改变导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与人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在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爆发期间减少。
该研究的作者写道:“人们认为,人类对动物冠状病毒的适应可能是通过序列突变来实现的,这些突变增强了S蛋白对人类受体的亲和力。”“然而,我们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人类受体亲和力降低的[受体结合域]突变体的快速和广泛传播,产生了不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