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一项大规模泛癌症基因组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肿瘤基因组中发现的拷贝数和基因表达特征可能比点突变更频繁地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为了提高我们识别最具侵袭性恶性肿瘤的能力,我们从10,884名患者中使用基因表达、拷贝数、甲基化和突变数据构建了全基因组生存模型,”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资深作者杰森·谢尔泽和耶鲁大学谷歌的研究员琼·史密斯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细胞的报道纸周二发表的。
利用为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生成的33种癌症类型的肿瘤数据,结合临床结果,研究人员搜索点突变、拷贝数改变、基因表达谱、microRNAs、DNA甲基化特征或与患者预后相关的蛋白质表达模式。
基于24种癌症类型的总体生存数据和另外9种癌症的无进展生存结果,他们追踪了10万多个与生存有显著关联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深入研究建议的预后生物标记集,两位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类型的基因组特征比其他类型的更容易与生存结果相对应,包括拷贝数变化、转录组特征和表观遗传标记。相比之下,点突变似乎不太可能跟踪患者的结果。
“一般来说,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和[拷贝数改变]提供了最多的预后信息,而突变分析提供的信息最少,”作者报告说,并补充说,“来自相关起源组织的[c]癌往往显示出相似的生存情况。”
同样,尽管预测了癌症驱动因素和预后结果之间的关系,但预后标记物很少与影响促进癌症的致癌基因的改变或现有药物治疗的靶点有关,研究人员报告说。
相反,研究人员的基因富集分析揭示了患者预后与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基本的家务管理基因。
作者写道:“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不良生物标记物代表癌症驱动基因和有希望的治疗靶点,但我们发现,与较短生存时间相关的癌症特征对癌基因或成功的药物靶点都没有丰富。”
正如过去报道的那样,研究结果强调了既定预后因素的重要性,如癌症分期、肿瘤分级和个体诊断时的年龄,这些因素与不同癌症类型的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研究小组发现,与泛癌症相关的某些生物标记物与患者预后有类似的重叠,但分析并没有指出在所有被考虑的癌症中影响预后的特定特征。
作者报告说:“我们的研究说明了不同类别基因组数据的意外预后潜力。”并补充说,研究结果“对临床前或治疗发现环境下的癌症生存数据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